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很多发电企业按国际通用标准建立了企业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注册。目前,依据IS09001、IS014001、和GB/T2800I/OSHMS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简称一体化管理体系),已在发电企业中成为发展趋势。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增加效率效益、持续改进业绩,不断满足顾客、社会、员工及其他相关方要求,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树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形象。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发电企业管理,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策划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时,通常采用以IS09001标准模式为基础,容合IS014001和GB/ T2800I/OSHMS标准要求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和管理的对象是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而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伴随这个全过程发生的。当然,如果没有产品过程,也就不会出现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其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和管理原则也为融合其他管理体系(如信息安全、人力资源、计量、财务和风险管理体系等) 和本身的不断提升,建立更加全面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创造了条件。 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均应分别满足各相关标准的要求;即使在通用过程中,也应满足不同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注意不同要求间的协调性,以保持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根据我们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发现的分析,一些发电企业在体系文件和运作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若干主要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以求改进。
一. 初始状态评审不够全面、完整 在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之前,应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评审。主要包括:评价现存的组织机构、职责分配、资源配置、规章制度、标准惯例等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识别和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控制的对象(包括产品生产和管理过程、产品和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安全健康重大危险源/风险因素);明确企业应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并对照现有生产管理水平、环境表现和职业安全绩效以及各种信息反馈 (如事故、事件、不符合情况等),进行评价,找出差距,提出改进需求,为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打好基础。 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 初始状态评审报告不全面,多限于环境和职业安全管理现状,未涉及质量管理内容,特别是对体系间的协调、相容性及一体化的可行性缺少论述。
(二) 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主要内容认识、理解不足,没有能将相关要求作为建立体系的基本目标,仅提出有效版本清单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三) 应用反馈信息量较少,对不良的环境表现和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信息收集、分析不够,未能明确提出差距,评价缺乏深度。
二. 管理方针缺少个性 管理方针是企业宗旨的基本内容,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总纲,它不仅要满足”一个框架两个承诺”的要求,还应力求突出个性,适合于企业的活动、产品性质、规模与影响;也应简明扼要、内涵深刻、具有创意性。有个别电厂的管理方针如下:”为实现安全、质量、效益、环保同步发展,成为国际优秀企业,特承诺遵守以下方针:加强培训、持续改进;安全可靠、健康文明;保护环境、污染预防;产品优质、效益突出”。从内容上无法判断这是一个发电厂的方针,这样的方针不值得提倡。 我们认为,在方针的承诺中应突出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承诺 (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义务)以及持续改进业绩/绩效,体现预防为主思想。在制定方针时,必须考虑三个体系标准的不同特点,并为不同目标制定、分解起到框架作用。必要时,为适应体系不同要求,将管理方针的内容分三部分描述也是可行的。
三. 不同标准的要求未得到充分体现 虽然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在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过程的基础上,但是在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自己的特点。尽管这两个体系标准是要素结构模式,可是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管理过程。其关键过程可描述为:制定方针一识别确定评价重要环境/风险因素 -明确法律法规要求一制定目标指标一制定相应管理方案一控制已确定的运行/活动-进行监测检查一控制事故、事件和不符合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对这两个标准的关键过程认识和理解不到位,体系运行缺乏连贯性,要 素间有脱节现象,表现如下:
(一) 识别和评价环境/危险源因素时,除有遗漏重要因素的情况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未区分全厂和部门对重要环境/风险因素的控制责任要求,对主业和辅业、生产和后勤、管理和运行部门不加区别; 2.对环境/风险因素分级分类不当,没有结合发电企业具体情况。如所有部门均将废灯管、电池列为一级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 3.识别环境/风险因素的原则不明确,有时过细而俗化。如将办公室关门夹手,人员饮水作为部门控制因素; 4.普遍存在对环境/风险因素不及时更新的问题;把环境/风险因素登记清单作为管理手册的附录是不适宜的,因为它们的更新/修改周期不同。
(二)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不了解,未能体现在目标指标中或在制定时未完全考虑相关要求。
(三) 制定的管理方案与目标指标无明确的对应关系;管理方案多涉及规模小、周期短、投入少的项目;缺乏对规模大、周期长、投入多项目管理方案的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记录。
(四) 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相关运行/活动的控制脱节,有时看不出两者的直接关系。
(五) 未能规定与所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因素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和活动,往往与发电运行控制相混淆或以其代替,提不出相应的记录。
(六) 缺少对承包方采购品的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的评价和控制要求,特别是现场过程控制记录。
(七) 在培训、意识和能力要求方面,忽视了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影响岗位人员的特殊要求,或者根本就未对这些重要岗位予以识别。
(八) 对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设计-采购-施工-验收-试运行)的安全性评价做得不够,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辩识、更新不及时、不完整。
(九) 对纠正、预防措施制定后和实施前,未进行适宜性和风险性评价,或缺少这方面记录。 四.体系运作与实际管理脱节 在认证审核时,经常会发现体系运作与实际管理之间脱节或不协调的现象,大大影响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 原有的管理模式未能很好地融合进来,出现”两张皮”现象。 所有”贯标”企业,在建立体系之前都客观存在着传统模式的管理体系,企业的”贯标”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现有的管理体系按国际通用标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改造完善过程,不可能也无必要摒弃原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重搞一套。所以,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完成这个改造过程,建立一个更加适宜有效的崭新的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旧管理方式并存或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例如:
1. 对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与企业基础标准的关系认识不清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的管理标准。企业原有的”三大标准(管理、技术、工作标准)”和各种管理规章均可视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在建立体系初期,应对这些基础性文件进行清理、修编、完善和整合,归到统一的体系内,成为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直接使用或引用。可是,有的企业把二者对立起来,重复编写类似文件,事倍功半,以致出现新的矛盾。
2. 电厂的年季月各种考核中,缺少对分解目标、管理方案的完成和体系过程监视、测量等情况的考核。即使有考核,也是重惩罚、轻分析和改进,对体系持续改进的推动力不足。
3. 没有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风险评价、控制和绩效监测与电厂已有的安全管理、安全监察、安全性评价和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了”两驾马车”,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4.没有把电厂的技术监督作为过程监测、产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忽视技术监督结果对体系改进的重要性。
5.由于体系文件中对发电厂质量管理的不合格品、环境管理的不符合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概念区分和界定不明确,致使体系运行中无法操作,文件规定的记录难以使用或过于牵强,影响了标准要求的有效性。实际上,电厂现有的设备缺陷管理记录、违章处理记录、环境和安全整改通知单等都属于此管理范畴,加以完善就可以使用,不一定非要统一成一种记录格式。
6.发电厂中的各种设备缺陷、事故、不符合的处置均涉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厂内的三级质量、环境和安全教育、事故分析、事故预想、应 急预案演练、安全措施实施前的风险评价等都属于预防措施的内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评价是为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有效措施。对于这些问题,不少企业没有很好地认识和理解,更不用说与运行实际相结合了。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的理解和应用,已成为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的难点。
(二) 如何将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与”创一流”活动结合起来,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全国电力企业”创一流”活动中,对火电厂必备条件、考核指标的六个方面(企业规模、安全与质量、设备与技术、效益与效率、员工素质与企业形象)和评价指标的三个内容(机制和管理创新、科技进步及企业建设),提出了对一流电厂的考核标准,规范了火电厂实现现代企业优秀管理模式的目标。”创一流”的内容涵盖了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要求,也为体系水平的不断提升、范围的不断完善提出了持续改进的目标。应该认识到,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与”创一流”是过程和结果、体系和目标的关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成功运行和持续改进,是巩固和发展”创一流”成果的重要保证。现在,一些电厂对这两个方面在管理思路、部门和资源配置上,还没有很好协调一致,并纳入同一管理轨道上来。
(三)同时并存有其他管理体系,没有完全实现一体化 比如,有的电厂同时建立了”安健环”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同时运作两套记录,各应对各的检查,显然增加了重复工作量和质量成本,抵消了体系的有效性;对有的电厂在体系外实施的计量管理体系,也应融合在同一个体系中,一并运行和改进,这样更便于协调管理。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一些获证企业,”两张皮”现象经常表现出来,使体系运行的效果打了折扣,挫伤了”贯标”的信心。这就给企业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尽快消除这种现象,缩短体系和实际运作的磨合期,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一体化进程。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取决于企业最高管理者”贯标”的意志和毅力、专责部门不懈的推动和全员的积极参与。否则,所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就可能流于形式,前功尽弃。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必胜信心,采取有效措施,坚持贯彻实施,持续改进完善,才能确保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成为通向现代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